南昌航空大学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开放注册)
搜索
查看: 31450|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测试与光电工程学院简介及师资队伍、各系所介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4-25 16:50: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学院简介

测试与光电工程工程学院成立于2009年,其前身是1999年成立的测试技术与控制工程系。目前学院设有测控技术与仪器(无损检测)、电子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光电信息工程四个本科专业。其中测控技术与仪器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为江西省特色专业,大学物理实验中心为国家级实验示范中心。

学院现有仪器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测试计量技术与仪器、精密仪器与机械、光学工程和生物医学工程4个二级硕士点;获准在仪器仪表工程、光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3个专业工程领域招收工程硕士。学院具有江西省首批研究生教育(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创新基地。仪器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两个一级学科为江西省“十二五”省级重点学科。2011年经国家人事与社会保障部批准在测试技术与控制工程研究中心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近年来,在学校领导下,学院坚持“服务航空和国防、服务江西地方经济建设,面向社会,办出特色“的办学原则,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推进科技创新,学术交流空前活跃,办学实力不断增强,已发展成为我国无损检测技术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基地。作为南昌航空大学的优势学科,学院拥有无损检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西省测试技术与控制工程研究中心、中航工业航空检测与评价重点实验室三个省部级科研平台。

学院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综合办学实力不断增强。学院现有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4个系及教研室,1个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另设有华油检测中心、光伏工程研究所和创新学研究所3个校级科研机构。


学院从国内外著名高等院校引进了一批学术骨干,已建成一支学历层次高、来源广泛、老中青相结合并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的学术队伍。教师队伍中有江西省青年科学家(井冈之星)培养对象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术骨干江西省教学名师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等高层次人才

3年来,学院在科研的立项、获奖、发表论文、专利申请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学院承担了包括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防基础项目、863子项目、973子课题、航空科学基金、省部科研基金和国防技改重大项目在内的科研课题数百项。与现场工程相结合的横向科研项目逐年增加,在无损检测与工程、激光布里渊散射探测技术、光电检测技术、科技咨询等方面已成为行业的知名单位。

2#
 楼主| 发表于 2012-4-25 16:50:49 | 只看该作者
学院经过多年努力,先后参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江西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一等奖2项等。

学院开展了广泛的国际学术交流,通过专家互访、合作研究、召开国际会议等形式,与英、法、日、美等多个国家与地区10多所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近年来,学院多名教师出席国际会议和到国外进行访问研究或讲学,邀请国外学者来校讲学交流80余人次,有多人次担任国际学术组织或学术会议的学术委员,主办或承办了“电磁、超声检测技术进展国际研讨会”、“光学检测国际研讨会”、“中英无损检测教育高等教育论坛”等双边或多边国际会议。

在国内学术交流方面,学院与国内多所重点大学、航空航天科研院所、中国特检院等单位建立了学术交流、科技合作和联合培养关系,并聘请一批知名学者作为学院的名誉教授和研究生导师。学院还与有关中航工业西航动力(430厂)、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621所)成立了无损检测产学研中心、与航天八院上海800所成立了无损检测联合实验室,开创了产、学、研结合、优势互补的新局面。通过举办博士生导师学术讲座、青年教师科研报告会、博士论坛,聘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来校为师生做学术报告,专题讲座等学术活动,学院学术氛围更加浓厚。
3#
 楼主| 发表于 2012-4-25 16:51:16 | 只看该作者
大学物理教研部介绍
1、本教研部(实验中心)主要承担了全校理、工、管等专业的“大学物理”和

“大学物理实验”的教学,是全校最大的教研部(实验中心)之一。“大学物

理实验”与“大学物理”课程一道于2004年复评为江西省优质课程(原为首批

省级优质课程)。该教研部教师积极参加省内外各种学术活动,积极开展科研

工作,教学与科研相辅相长,近三年来共承担参与科研及教改课题10多项,发

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大学物理实验中心经过不断发展充实和完善,现有仪

器设备总价值250多万元,设备完好率在90%以上,基础实验实行一人一组。

实验中心现有实验总面积1100m2。正在积极准备开放部分实验室。

    2、本教研部承担的“大学物理”是理工科学生必修的基础理论课,是对学生进

行科学素质教育和知识创新教育的重要基础课。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学习系统的

发展,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质(包括工程技术素质),有利于激发大学

生创造力。一方面为大学生构建必备的科学知识基础,为其专业教育提供坚实

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为其“终生学习”建立扎实的理论根基。

“大学物理实验”是要使学生在中学物理实验的基础上,按照循序渐进的原

则,学习物理实验知识和方法,得到实验技能的训练,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

定良好的实验基础。培养与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素养,要求学生具有理论联系

实际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主动研究的探索精神,遵守纪律和团结协作的优

良品德。同时开展设计性和综合性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创造能力

的目的,学生从成功与失败中受到训练,素质得到提高。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研

究、开发应用能力。
4#
 楼主| 发表于 2012-4-25 16:51:35 | 只看该作者
生物医学工程系介绍
“生物医学工程系”成立于2002年,是我江西省最早设置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之一,2006年获生物医学工程一级硕士学位点。主要从事“生物医学工程”本科专业及相关硕士点的教学、科研与人才培养。本系“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是以培养医疗电子仪器及医疗信息系统设计人才为主的工学本科专业。

经过10年的建设与发展,建设了国内先进水平的具有特色的本科实验教学平台,包括:生理与解剖实验室、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室、医学成像与图像处理实验室、生物医学信号检测实验室、生物医学传感技术实验室和美国德州仪器(TI)联合实验室,共6个实验室。开展国际合作办学,本专业同韩国建国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2009年建立了合作办学关系,已开展了2期的共10余人交换生学习活动,取得了较好反响和效果。

重视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生物医学工程学生在学校各类科技活动中立项34项,总资助金额达78200元。申请专利12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2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0项,授权10项;“三小”及挑战杯等科技制作活动中获奖15项(省级4项、校级11项)。

在科研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级项目5项(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得江西省自然科学奖励二等奖1项,江西省高等学校2007-2008年度科技成果奖,二等奖1项,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0余篇,其中在生物医学工程权威杂志IEEE Tansactions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发表论文1篇。

     生物医学工程系现有教师9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2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人。教师队伍中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人。

生物医学工程作为朝阳行业,已被国家十二五计划列为重点发展行业,专业发展势头强劲,在学校大力支持下,必然能够取得更大的发展。
5#
 楼主| 发表于 2012-4-25 16:51:52 | 只看该作者
电子科学与技术系介绍
“电子科学与技术系”成立于2006年4月,目前拥有“电子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工程”两个本科专业,其中“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是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置的。该专业依托省级重点学科“光学工程”和校级重点学科“物理电子学”进行了多年的专业建设,于2004年被评为江西省高等学校本科品牌专业,2008年批准为江西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在省内甚至国内有较好的影响。为了满足社会对光电专业人才的需求,2009年申报并获批了“光电信息工程”专业,该专业于2010年开始招收四年制本科生。在研究生培养上,目前拥有“光学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和“物理电子学”二级硕士点,其中“光学工程”硕士点是省级示范硕士点。

电子科学与技术系现有教师32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3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7人。教师队伍中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中青年骨干教师4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3人。

本系的发展目标是: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坚持强化和发展光电检测技术、光通讯技术及现代电子技术特色,努力把我系建设成在国内较有影响、省内一流的从事光电检测技术、光通讯技术、现代电子技术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教学科研基地。
6#
 楼主| 发表于 2012-4-25 16:52:07 | 只看该作者
测控技术与仪器系介绍
“测控技术与仪器系”成立于2006年4月,主要从事“测控技术与仪器”本科专业及相关硕士点的教学、科研与人才培养。本系“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是以培养无损检测技术人才为主的工学本科专业。创办于1979年,1982年开始招生;1984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在我校率先设置“无损检测”本科专业并正式列入普通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目录。1993年高校专业目录调整,归入“检测技术与仪器仪表”专业;1998年高校专业目录再次调整,归入“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经过30年的建设与发展,以该专业为基础,1999年“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被评为江西省首批省级品牌专业,2007年经教育部批准成为国家特色专业。在研究生培养上,1995年申报获准“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二级硕士点,而且“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硕士点是江西省“九五”、“十五”、“十一五”重点学科和首批省级示范硕士点,2005年再获“精密仪器与机械”二级硕士点。2011年获得“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同年,该一级学科获批为江西省“十二五”重点学科。该学科也是学校第一层次高水平特色学科。

     测控技术与仪器系现有教师31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11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3人。教师队伍中江西省教学名师1人,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人、中青年骨干教师5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5人。

本系的发展目标是: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坚持强化和发展无损检测技术特色,努力把我系建设成国内一流的从事无损检测技术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教学科研基地。
7#
 楼主| 发表于 2012-4-25 16:52:52 | 只看该作者
省级重点学科
国家特色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
1979年,在前国防工办和国家教委的支持下,依据全国国防工业系统无损检测工作会议决议(南宁)的精神,南昌航空大学(前身为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在国内首家正式筹办无损检测本科专业。1982年,在基本完成专业筹建的基础上,经原航空工业部高等教育司批准,以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业(无损检测专门化)名义开始正式招生,1984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在原南昌航空工业学院设置“无损检测”本科专业,并正式列入高等教育本科专业目录,目录编号为:“军(0602)(试办)《无损检测》”。从而,率先在我国揭开了无损检测高等教育的新页。

30年来,教育部高等教育本科专业目录多次调整,南昌航大无损检测专业的专业名称几经变更,于1998年归类为“测控技术与仪器”,但专业始终坚持“以无损检测为基础、测控技术为主线”作为专业特色,把“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级无损检测技术专业人才”作为培养目标。1999年“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被评为江西省首批品牌本科专业,2007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以“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为基础,把“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建设成江西省省级示范硕士点和重点学科。南昌航大也因此成为国内唯一一所拥有系统规范的无损检测本科及研究生教育的高等院校。

自本专业创办至今,已培养了30届本科毕业生。为航空航天、核工业、兵器、造船等国防工业系统,以及机械、汽车、电力、石化等行业培养和输送了大批急需的无损检测工程技术人才。这些毕业生大都成为单位的技术和管理骨干,有的还在科学研究中作出了可喜的成绩,多次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成为行业内知名的优秀中青年科技专家。据统计,中航工业近80%的主机厂和科研院所单位的无损检测部门技术负责人为本专业校友;国家质检局下属特检行业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委会委员1/2为本专业校友;国防工业无损检测认证部本专业校友占60%。

30年来,作为全国高校中唯一系统、规范培养本科无损检测技术人才的高等学校专业,一直保持着鲜明的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模式,毕业生的分配态势相当好,年就业率达98%以上。毕业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锐意进取的精神,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和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由于毕业生不仅基本掌握了无损检测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而且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及创新能力,因此,到各工作岗位后,既能较快的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又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
8#
 楼主| 发表于 2012-4-25 16:53:19 | 只看该作者
江西省“十二五”重点学科---光学工程

一、学科简介:

南昌航空大学光学工程学科是“十五”、“十一五”期间江西省唯一的光学工程重点学科,“十二五”继续获批为江西省重点建设学科。本学科现有电子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二个本科专业,以及光学工程、物理电子学二个学术型硕士点和光学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点。多年来,南昌航空大学光学工程学科在发展中坚持保持特色和开拓创新并举,在十几年的发展中,光学工程学科始终以光电测试为主线,紧密围绕新能源、航空航天,服务区域经济和国防发展需求,形成了以光学测试与信号处理、激光散射与激光雷达技术、微结构光学与光子器件、光电材料及器件为主的四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尤其在水下目标监测、发射光谱实时层析、光栅云纹高温测试、太阳能电池、微光学传感器件、结构健康监测等领域开展了创新性的研究和应用工作。研究成果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关注与重视,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为区域经济发展、航空航天和国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形成了以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何兴道教授为带头人,由2位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2位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3位江西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4位省中青年骨干教师、22位博士组成的学术梯队。同时,围绕江西省环鄱阳湖经济圈、南昌航空天城、围绕物联网的建设和发展,我们正在积极拓展上述四个方向在上述领域的应用。近年来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项,国防科工委基础研究项目3项,国防重点科技项目1项,航空基础研究项目8项,其它省部级科研课题30余项,科研究经费三千多万元,获得包括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在内的省部级奖励4项,专利6项,发表学术论文240篇(其中被SCI、EI等收录120余篇),出版教材、专著5本,为江西地区和国内相关行业的经济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二、研究方向

1.激光散射与激光雷达技术

利用激光布里渊散射技术对水下目标探测与海洋实时监测等方面研究工作具有重大的应用前景。本学科方向在基于激光布里渊散射探测技术方面开展了创新性的研究工作。最近,围绕江西省环鄱阳湖经济圈的大气、生态及环境等监测的需要,进一步开展了大气布里渊激光雷达及分布式布里渊光纤监测技术的研究。
9#
 楼主| 发表于 2012-4-25 16:53:25 | 只看该作者
江西省“十二五”重点学科---光学工程

一、学科简介:

南昌航空大学光学工程学科是“十五”、“十一五”期间江西省唯一的光学工程重点学科,“十二五”继续获批为江西省重点建设学科。本学科现有电子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二个本科专业,以及光学工程、物理电子学二个学术型硕士点和光学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点。多年来,南昌航空大学光学工程学科在发展中坚持保持特色和开拓创新并举,在十几年的发展中,光学工程学科始终以光电测试为主线,紧密围绕新能源、航空航天,服务区域经济和国防发展需求,形成了以光学测试与信号处理、激光散射与激光雷达技术、微结构光学与光子器件、光电材料及器件为主的四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尤其在水下目标监测、发射光谱实时层析、光栅云纹高温测试、太阳能电池、微光学传感器件、结构健康监测等领域开展了创新性的研究和应用工作。研究成果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关注与重视,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为区域经济发展、航空航天和国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形成了以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何兴道教授为带头人,由2位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2位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3位江西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4位省中青年骨干教师、22位博士组成的学术梯队。同时,围绕江西省环鄱阳湖经济圈、南昌航空天城、围绕物联网的建设和发展,我们正在积极拓展上述四个方向在上述领域的应用。近年来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项,国防科工委基础研究项目3项,国防重点科技项目1项,航空基础研究项目8项,其它省部级科研课题30余项,科研究经费三千多万元,获得包括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在内的省部级奖励4项,专利6项,发表学术论文240篇(其中被SCI、EI等收录120余篇),出版教材、专著5本,为江西地区和国内相关行业的经济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二、研究方向

1.激光散射与激光雷达技术

利用激光布里渊散射技术对水下目标探测与海洋实时监测等方面研究工作具有重大的应用前景。本学科方向在基于激光布里渊散射探测技术方面开展了创新性的研究工作。最近,围绕江西省环鄱阳湖经济圈的大气、生态及环境等监测的需要,进一步开展了大气布里渊激光雷达及分布式布里渊光纤监测技术的研究。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4-25 16:53:39 | 只看该作者
利用布里渊散射探测技术具有探测率高、实时性好的优点,本学科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基于激光布里渊散射光谱技术的水下探测与海洋实时监测研究,提出了泵浦探测技术和基于调频探测原理的频移探测技术,明显提高了探测深度(距离)和位置探测精度。最近,我们又利用双光束泵浦探测技术取得了新的突破,提出了水中激光受激布里渊散射阈值的测量方法,为进一步提高水下探测性能奠定了基础。这方面的研究式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子项目的资助,有关研究成果已经发表在“Phys. Rev. A”及“物理学报”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有6项发明专利获得授权。在已完成的相关项目鉴定中,母国光等资深院士认为:“布里渊水下探测的原理思想和技术有独特创新,基于衰减长度的探测深度及精度经查新未见报道,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蕴育着巨大的应用前景”。

另一方面,本学科目前正在开展基于布里渊散射技术的近海海底大陆架结构探测、海洋及大气污染快速实时监测等领域的研究,以形成一个水下、空中的布里渊激光雷达探测技术平台,为实现装备化打下基础,也为江西省环鄱阳湖经济圈的水质、大气及生态等提供实时监测技术。近5年来,本研究方向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基础预研、航空基金和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课题的资助,共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EI收录27篇。

2.光学测试与信号处理

光学测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检测手段,在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生产和制造业、航空航天和国防军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光学信号处理是对光电传感器获得的电信号,经过电信号处理,采用通用或专用的计算方法,提取有用的物理量。近年来,二维图像及多维信号处理是本领域研究热点之一。本学科方向的研究内容有:

发射光谱实时体层析理论与技术:提出了双(多)光谱发射体层析方法,构建了瞬态双(多)波长辐射数据图像获取平台。将迭代算法及连续型Hopfield神经网络计算方法应用于体层析中,成功解决了非完全数据下高精度的体层析重建问题。在测试高温流场的发射数理建模研究中,研究了双(多)光谱诊断与体层析技术的融合问题,解决了光学体层析重建及数理方程求解时所涉及的算法平衡问题。在重建算法上,提出了基于多目标优化的MCIR光学CT算法,并推广至体层析重建;提出了一种模拟退火变松驰因子算法,将重建精度提高3-5个量级;提出的DIRR算法解决了光学CT中测试对象含有遮挡物情况引起的数据缺失问题,为应用于航空发动机高温流场的在线检测奠定了基础;率先在国内开展硬件光谱实时体层析技术应用研究,开发了整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路发射光谱体层析重建系统,并已用于实时检测固体发动机高温流场分布参数。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4-25 16:54:03 | 只看该作者
激光云纹、全息检测技术及仪器:采用激光全息、云纹干涉等方法进行材料力学性能、物体表面三维形貌测量、航空复合材料结构诊断等方面的研究。解决了大型火药柱包覆层的无损检测、WZ-6轴流压气机叶片和自由涡轮一、二级叶片振型和频率测量等关键技术难题。其中零厚度光栅云纹法测试高温材料力学性能的研究工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研制的零厚度光栅云纹测试仪被美国华盛顿大学和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等国内外用户购买和使用。

分布式布里渊光纤传感技术研究:将双边缘检测方法应用于分布式光纤传感中,提高了温度和应力检测精度;同时对缺陷的后向影响所引起的测量不准确性进行了分析,通过引入动态参考分布函数解决了上述问题;通过采用全新的谱线拟合算法和信号处理技术,大大提高了分布式布里渊光纤监测的空间分辨率和系统的动态特性。

本研究方向研究成果发表在Journal of Apply Physics、Optics Express Sensor & Acuator A、Optics Communications等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论文10多篇。先后获得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江西省高校科技成果奖一等奖、中国航空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和江西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等科技奖励,专利授权3项。

3.光电材料与器件

本学科方向立足江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开展半导体光电材料与器件方面的研究,为光伏产业提供基础理论和技术上的支持。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低维光电材料的制备:主要采用湿化学、分子束外延等手段制备具有特异性能的低维光电材料。利用TEM,XRD 等分析测试手段并采用分子动力学、第一性原理、蒙特卡罗等方法,探索纳米点、纳米线以及纳米薄膜的生长机制。研制的材料将应用于隐身、光探测和太阳电池等重要领域。

(2)低维光电材料的新奇光学性质:主要采用光致发光等技术研究材料的光学性质,探讨材料内载流子的产生、转移和输运性质。利用Z 扫描等技术研究材料的非线性光学性质。

(3)纳米光电探测器制作与表征:采用半导体加工工艺,制备出不同波长响应范围的光电探测器。利用I-V、C-V测量以及渡越时间分析等手段,研究器件的性能与材料制备、器件工艺的关系。

(4) 新型高效光伏电池的制备与表征:研制基于量子限制效应的新型纳米太阳能电池。

本学科方向教师先后在Applied Physics Letters, Nanotechnology, Physical Review B 等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20余篇。2004年成功研制了国际上增益最高的量子点激光器,该成果得到了俄罗斯科学院院士Ledenstov教授和Ustinov教授、英国皇家物理学会杂志Journal of Physics: D 的主编Bhattacharya教授和德国科学院院士Bimberg 教授等国际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
12#
 楼主| 发表于 2012-4-25 16:54:14 | 只看该作者
4. 微结构光学技术

微结构光学技术在信息技术、航空航天、遥测遥感及其它诸多高科技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具有显著的军事应用价值,并极有可能在新的技术交叉中获得新的突破,引发新兴产业。我们密切关注微纳米技术和量子技术最新进展,紧密围绕江西省大力发展电子信息和航空航天信息技术,在微光学器件数字化光刻理论及关键技术、微纳光子器件理论和制备技术等领域开展了极具特色的研究工作。

我们在微光学数字化光刻理论及关键技术方面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利用微结构光学与光子器件衍射理论,基于数字光处理技术,提出了数字实时掩模技术,实现了实时完成不同图像之间的切换,简化了复杂图形的设计与制作过程,提高了掩模设计的灵活性,缩短了掩模制作周期;研究了数字移动掩模技术,用于连续图案的设计与制作,从而降低了制作成本,并提高了效率;研究了数字旋转掩模技术,用于多衍射函数曝光,实现精确对准,提高掩模制作的灵活性,并扩展移动掩模技术的应用范围;研究了数字编码掩模技术,优化了掩模设计,改善了光刻质量;采用组合二次调制或叠加调制技术,对曝光光强调制高倍细分,精密控制曝光深度,提高了光刻图形纵向分辨率;研究了数字分形技术,克服光刻系统中精缩透镜的低通滤波特性导致图形边缘锐度下降的问题,提高了光刻图形的横向分辨率;研究了图形数字滤波技术,减小因位相设计产生的空间延拓分量重叠的影响,降低数字光处理技术特性引起的衍射分量重叠影响;研究了移动、旋转、编码及分形等关键技术的融合应用,从整体上提高了光刻图形分辨率。上述成果将极大提高微结构制作的灵活性和效率,对推动我国微结构光学与光子器件的产业化有重要意义。

在微纳光子器件测试理论和关键技术方面,我们运用微观理论对电磁场与原子近场区相互作用、近场区的非线性光学效应、微纳探测的理论极限分辨率等微纳光子器件相关的一系列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此外,探索了微光学传感器的设计理论和性能分析,制备了光学传感头,建立了一套集化学参数、温度传感于一体的光纤传感器,分析了该传感器的性能与各种参数,在实验室可以准确监测各类化学试剂的生产和提纯。该研究方向可望在新型微型发光器件、生物燃料的加工和提纯、石油探测和加工及痕量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检测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对促进江西的电子信息和光通信产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学科研究方向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基础研究项目等国家及省部级项目。研究成果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0多篇论文发表在Jounal of Modern Opitics等国际杂志上。成果多次被法国著名学者M.V.Kessels等人(Microelectronic Engineering 86, 2385-2391(2009)和Optics Comm., 283,3089-3094(2010))正面引用,并予以高度评价。
13#
 楼主| 发表于 2012-4-25 16:54:22 | 只看该作者
三、教学与人才培养

1.教学

本学科面向全校工科专业本科生开设了“大学物理”和“大学物理实验”课程,面向电科专业和光电信息专业开设了“光学”、“光电检测”、“光纤通信”等专业基础课程,面向研究生开设了“现代光学”、“激光光谱”和“量子电子学”等课程。出版《大学物理教程》和《大学物理实验》等教材多部。“以太阳能航模项目为导引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 、“依托国家示范中心平台建设促进物理实验创新能力培养”获得2010年江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光学工程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方法的研究与实践”获得2011年研究生教学成果二等奖。

2.人才培养

    本学科现有电子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二个本科专业,以及光学工程、物理电子学二个学术型硕士点和光学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点。现有在校本科生352人,研究生72人。本学科专业毕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毕业后主要在政府机关、科研院所以及公司企业从事各类工作,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同时也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4、工作条件

    本学科拥有国家级大学物理综合创新实验中心, 以及电科专业和光电信息专业教学实验室。教学设施、实验条件完善,研究生教学用房148M2,人均4.5M2;实验室面积500M2,人均15.15M2;仪器设备总价值450余万元,大型设备17台套;互联网终端50个;

在科研方面,主要依托无损检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有布里渊散射实验室、光学检测实验室和微结构光学实验,总面积达400多平米。研究生在学期间100%进入研究室,研究人员及研究生上网方便。高能脉冲激光器、ICCD、大功率种子注入激光器、精密数字曝光系统和光学轮廓仪等大型现代化科研设备。

本学科现有图书2.3万余册,杂志百余种,查询资料用计算机100%接入INTERNET网。另外,拿出重点学科建设费的5%用于图书资料的添置,配齐了研究生教育所需的各种工具书、标准手册和大量的参考用书。
14#
 楼主| 发表于 2012-4-25 16:54:35 | 只看该作者
江西省“十二五”重点学科—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



学科历史发展与特色: “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是以我校经原国防科工委和国家教委批准设置的具有军工特色的“无损检测”本科专业(1984年设立,目录编号:军(0602)(试办)“无损检测”)为主,综合“电子仪器与测量技术”等专业发展起来的。1995年获批“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二级硕士点,2005年获批“精密仪器与机械”二级硕士点,2011年获批“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硕士点,是省内高校最早设立的仪器科学与技术类重点学科和硕士点,是江西省“九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重点学科和江西省首批示范性硕士点。与国内同类学科相比,本学科重在无损检测与仪器、图像检测与精密测量、智能测试与诊断、现代传感新技术等领域开展工作。学科设有图像检测与智能识别、电磁检测技术与仪器、声学检测评价与仪器、智能测试技术与仪器装备四个研究方向。本学科始终坚持以无损检测技术为基础,以检测技术与仪器为主线,紧密围绕航空、国防和社会经济建设发展所需要的测试与仪器装备开展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

本学科以服务于国家重大工程、国防科技工业、地方经济发展为宗旨,研究工作富有特色。各研究方向交叉融合,自主开发研制了一批新的测试及仪器装备,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学科是江西省最早设立的、也是江西省“九五”、“十五”、“十一五”期间唯一的仪器科学与技术重点学科,整体研究水平居省内领先。与国内同类学科相比,四个研究方向独具特色。本学科在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强化特色和发扬优势的原则,以服务于国家重大工程、服务于国防科技工业、服务于江西地方经济为宗旨,紧密围绕国防、航空工业和社会经济建设发展所需要的现代测试技术与仪器装备进行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将在科技兴赣中发挥重要作用,并成为我国无损检测新技术的科研创新基地、学术交流平台和人才培养基地。
15#
 楼主| 发表于 2012-4-25 16:54:45 | 只看该作者
学术队伍:图像检测与智能识别方向学术带头人陈震教授为本学科带头人,电磁检测技术与仪器方向学术带头人为于润桥教授,声学检测评价与仪器方向学术带头人为卢超教授,智能测试技术与仪器装备方向带头人为邬冠华教授。本学科现有教授13人,博士23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4人,省中青年骨干教师10人。形成了年龄结构合理、以中青年学术骨干为主的学术队伍。

学科平台:在人才培养上,本学科点设有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学科所属本科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为江西省高校首批国家特色专业,拥有“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江西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第一批);在科研平台上,具有无损检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西省测试技术与控制工程研究中心和中航集团航空检测与评价重点实验室等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以及江西省测试技术与控制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成果:综合测试诊断技术与仪器装备研究在自适应可伸缩编码、信息流强容错、多源多尺度视频图像检索等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研究成果获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磁场导航探测仪器研制项目通过验收,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图像检测与智能识别、高精度超声特征成像检测装置、发动机过载模拟测试技术、导弹引信超音速响应测试技术等研究工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本学科点近5年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项、海军装备预研、省部基金项目等50余项,科研总经费达4800多万元;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江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出版专著8本、被SCI、EI收录论文85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4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开放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访问本页请
扫描左边二维码
         本网站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为网友上传,若存在版权问题或是相关责任请联系站长!
站长联系QQ:7123767   myubbs.com
         站长微信:7123767
请扫描右边二维码
www.myubbs.com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南昌航空大学论坛 ( 琼ICP备10001196号-2 )

GMT+8, 2024-4-26 05:43 , Processed in 0.09673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高考信息网 X3.3

© 2001-2013 大学排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